网站首页 > 环艺设计> 文章内容

超简单自制机器人“mBot”你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环艺毕业设计题目

※发布时间:2018-5-24 22:43: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测”是由芥末堆策划的一档测评“实体教育产品”的栏目,我们会用真实、且主观的体验来测评使用过程,以发现它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所以也欢迎被选中的产品负责人在文章底部评论区内,对体验者错误的操作进行纠正或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答复。

  本期要测试的产品是“Makeblock mBot (蓝牙版)”,介绍是一款为素质教育而生的低门槛“机器人小车”,适合初学者学习 STEM(没有 Art) 领域——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知识,八岁以上的孩子可完成。

  mBot 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是标准化的电子零件,可通过无焊接的方式组装完成,同时配有一个简易遥控器可供拼装完成后直接“驾驶”;此外软件部分则有通过蓝牙直接实现操控的 mBot APP,同时还是支持基于 Scratch2.0 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 mBlock,以及 C 语言编程的 Arduino,但都需到官网下载。所以综上,我把整个 mBot 的体验分成了 4 个部分:

  第一件事,越来越多的编程或机器人产品将使用门槛降低,那么在提高了操作便捷性的同时,它们的趣味性有增加吗?被吸引的孩子/零基础人群眼中的“有趣”又是什么?这类产品在创客教育中有着什么样的存在意义?

  第二件事,在 makeblock 之前还有下边这两款产品。左边叫单片机,常见于各种科技比赛和高等学府的毕业设计;右边则叫乐高,属于有产业文化背景的青少年届 IP 大亨。那么makeblock 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吗?或者是有什么更精彩之处吗?

  必要零件包括电机、mCore 主控板、蓝牙模块、5 号电池盒、轮子、巡线传感器、全向轮、超声波传感器、锂电池、遥控器、电子连接线。所以基本就是上图这些,没有无用零件。而组装手册则分为四大部分:零件清单、mCore 详解、组装过程、连线。绘制的步骤清晰,其中组装过程分为 12 步,茶楼毕业设计,每一步从到所需零件都标注的很明确。

  其中有一点细节是,虽然它在安装步骤中标注了每个螺丝的名字“M2.2”、“M3 自攻螺丝”、“M4”,但并没有详细地对应到具体是哪个实物。不过因为只有三种,所以即便是新手也可以通过步骤图示来分辨出用哪个。

  从第 1 步到第 8 步都是通过螺丝完成的拼接,而且按照组装说明来操作,完成只用了 15 分钟。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零件之间严丝合缝,即便是手残党也能搞定。不过对我这种从没碰过机器人的家伙来说,最让我觉得惊喜的是那个螺丝刀,期初我以为这个只是用于轮子上的自攻螺丝,但直到我发现没有螺母的短粗型 M4 螺丝,是徒手搞不定的……

  螺丝刀的原始状态是钢棍和手把分开的,六边形凹槽的 M4 螺丝让我纠结了一下,在翻完组装说明还是没有新发现后(确定并不是遗失了别的零件),我才想起钢棍的另一头也是这个形状——这可能是我在这套产品里唯一感受到不是“低门槛”的细节了。

  此外除了零件组装本身就很“低门槛”,这套产品在细节之处也给了许多小白或粗心用户更多的贴心提示。比如这个电池盒电线的说明,如果电线在铜柱前方,那么当铜柱上方安装好 mCore,再取出电池盒就会变得有些麻烦。

  从认识零件到全部组装,一共用了 23 分钟,基本上没遇到不知道怎么拼和拼不上的问题,确实可以说是一款低门槛的“组装产品”(上次那个电子沙漏我搞了两天)。

  到此,就可以用套装内的遥控器来进行前后左右的操控了。但这个小车在前行时会发出奇怪的声响,翻过来凭空运行时则没有,应该是“万向轮”的原因,但这个我别的解决办法。而芥末堆小伙伴有跟我说电机或轮子安反了的,我觉得如果是这个基础的话,就还是别碰这种玩具了。

  未经编程开发的 mBot 只有简单的前后左右运动,因此在所有零件中能够提供“额外”展示,就只有巡线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这两个零件了。那么在介绍中,它们可以分别提供以下展示:

  面对陌生的 Arduino,我决定先尝试下基于 Scratch 开发的 mBlock,而如果你连 Scratch 都不知道,推荐你先了解一下这个积木式编程鼻祖,看它是如何拉近儿童与编程的距离的。

  但说到这里有个特别的要提醒:makeblock 最早是在美国 Kickstarter 上众筹的项目,目前已经在京东有售,但包装盒上除了型号以外没有任何中文字,套装内也只有组安装手册是中文的。

  本文来源于ipfs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