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刘善娜就这么干了。过去六年,这位绑着丸子头的可爱女老师,带着班上的学生,一直在做这些带点“另类”的数学作业。
今年三月,刘老师将这上百道数学题整理出书。新书名叫《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一经出版,马上引起了教育圈的关注。几天前,该书入选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不光学生自此爱上数学作业,觉得好玩,教师同行也是满满的点赞。
举个例子,小学三年级上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概念,数学作业本上通常是一题又一题的换算。譬如说,“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但是很多小朋友虽然记住了这个等式,却并不理解其中的概念。刘老师就让学生自己想想,一秒钟,到底有多久。
林紫雨小朋友的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女孩身旁是文字标注:眨眼一次的时间是2秒,呼吸一次有5秒,脚跳一下有1秒……
再比如,刚教完“毫米”、“分米”这些长度单位,刘老师就请孩子用上这些单位,写写他们身边的长度。于是,有个小男孩写了一篇非常有趣的作文:
一大早,身高140厘米的我从2米长的床上跳起来,才发现我快迟到啦!于是,我飞快地背上35厘米高的书包飞奔而出。到了汽车上。我从口袋里掏出2毫米厚的1元硬币,塞进硬币箱。很快到了学校,我直冲上楼,一坐到6分米宽的课桌前,翻开5毫米厚的语文书大声朗读。新的一天开始啦!
不仅如此,每年寒暑假,刘善娜还会别出心裁地开出一个“寒暑假作业超市”,让孩子从六个作业选项中选择两项来完成。可以选寒暑假配套的作业本,整理错题卡,或是编一本包含了上学期数学知识的绘本故事,都可以。
有孩子甚至据此手绘出了一本《阿狸造新房》的绘本,前前后后包含了计四边形面积体积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插图精美,故事也说得十分完整。
答案是,并没有。刘善娜说,目前,市教育局统一下发的作业有三本,她向来都是精选一些题目,让学生有选择地做。而每10天里,刘善娜都会拿出2天时间,把数学作业设计得有意思些,也就是说,每周只做一次探究性作业。
从最初,在教室的黑板上零星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到从2013年9月的新学期伊始,刘善娜自掏腰包,上淘宝给孩子们制作印刷“有意思的数学作业”,每学期都有一本。
翻开它,一道题就占了一页纸,她说,那是为了给孩子留足演绎的空间。而反页,也是空白的,假如这个知识点课堂上讲透了,还能出新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能写出这么“特别”的数学作业。这学期一开始,刚接触探究性作业的401班就答得不太理想,“写了2行,就空在那里。”
刘善娜说,“这需要引导,我会固定地给孩子们上作业整理课,幻灯片晒一晒学生的作品,互相交流,孩子的学习能力常快的。”
她说,因为现在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以解答题型为主,缺乏了中间的数学思想过程,自己愿意去“填补”这页空白。
这样出新意,影响学生的答题速度吗?影响考试成绩吗?刘善娜说,自己目前所带的两个班,成绩虽然不是最拔尖的,但也在年段的2、3名的,学生的读图绘图、推理分析、错误利用的能力都很强。“尤其碰到出题灵活的卷子,我们班的优势就出来了。”
就在昨天,刘善娜还接到班上一位女生的妈妈的电话,这位母亲说,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大好,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强,“但因为字迹漂亮,文字也写得不错,意外拿了几次数学作业的三星,信心一下就有了。”
现在,奉化实验小学全校的教师都共享刘善娜的数学作业本。前阵子去湖州讲课,有老师拿了刘老师的这套题给孩子试做了一下:“哎!我们的学生答得也蛮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