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室内设计> 文章内容

2018UI设计:【PS入门教程】实战调整数码照片

※发布时间:2019-1-15 4:26: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世界上最龌龊的种族

  的目的是为了在拍摄不足的前提下做些弥补,追求的是接近真实的画面效果。 现在我们来一些用曲线来调整数码照片的实例。开始前先复习一下曲线和直方图中色阶的内容。

  在曲线调整中,按照数学平面坐标系来看,向下移动可以看作是Y轴方向的减少,向上移动可以看作是Y轴方向增加,往左移动是X轴减少,往右移动是X轴增加。那么从以前的几种改变端点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以RGB综合通道来说,如果缩短两个端点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将高光端点在Y轴减少,或将暗调端点在Y轴增加),会导致直方图中像素的亮度范围变得狭窄,各种颜色的变化范围也小,对比程度下降。过度调整将使图像变得灰蒙蒙的。

  2:以RGB综合通道来说,如果缩短两个端点在X轴方向上的距离(将高光端点在X轴减少,或将暗调端点在X轴增加),会导致直方图中像素亮度范围被拉长。过度调整将使大量像素聚集于0和255处而丢失中间调。画面极亮极暗,颜色对比强烈。

  3:以单独的RGB通道来说,过度降低高光,或过度升高暗调,都会对整体亮度造成。使整体亮度最高值低于255,或最低值高于0。过度降低蓝色通道的高光影响了整体亮度的上限,在亮度直方图靠近右端的地方出现了类似一刀切的效果。

  大部分的数码相机,都很难拍摄到充足的亮度范围,尤其是暗调。这是因为,由于电流的杂波干扰使得感光电子元件对黑色的不平稳,常造成“黑场下不去”的情况,就是说该黑的部分不够黑。在直方图中就表现为暗调部分缺失。而在阴雨天气下拍摄的照片,很容易因为光线不足而导致高光部分缺失。

  这两个因素和在一起,造成很多照片看上去显得灰蒙蒙的。如果打开直方图,就会看到这样的图片色阶范围较为狭窄。那么我们就将色阶范围拉大,让0和255都有一定像素存在。

  首先将高光点在X轴减少些许,暗调点在X轴增加些许,让亮度直方图达到全范围,但注意不要过度以免造成端点像素堆积。这样调整完后图片变得明亮了。但是整幅图片给人一种过亮的感觉,这当然和取景有关,观察直方图也很容易看到,大量像素聚集在直方图较亮的区域。

  所以我们第二步在曲线中部建立一个控制点并减少它的Y轴,观察直方图中那片像素聚集区被拉长了。这样使得同样数量的像素分布在更广泛的亮度范围内,不再集中在一个小区域。并且是往暗调区域拉长。如果再往高光拉长(控制点Y轴增加)那就更亮了。

  注意以上虽说是两步,却是合在一次的曲线调整操作里面的,而不是完成第一次调整后再次使用曲线进行第二次调整。

  还有不要造成控制点的认识误区,不要认为控制点建立在暗调附近就是调整暗调,建立在高光附近就是调整高光。影响图像的是曲线形态,控制点只是改变曲线形态用的。不管移到什么地方,只要曲线形态一致,图像调整效果就一致。

  注意,直方图不能都以亮度色阶为准,有时候要以RGB色阶为准。这主要在画面颜色较少且对比强烈的情况下。设想一下,如果图像中高光部分偏红,而绿色和蓝色相对较少,那么在亮度色阶中高光部分也是较低的。这种情形在图像中色彩较少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那为什么前面不直接使用RGB方式呢?那是因为前面我们一直在亮度,使用亮度直方图容易理解。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亮度直方图更实用,因为它符合大脑的思维方式。

  是在室内灯光下拍摄的照片,会有严重的色偏现象, 使用自动颜色中的“查找深色与浅色”并“对齐中性中间调”。这样虽然纠正了色偏,但图像看起来还是较灰,因此在RGB通道中适当提升高光附近的亮度,同时维持暗调附近的亮度以免头发阴影等暗调部分偏白(过亮)。

  这种S形曲线的特点就是既可增强画面对比又不会造成亮度合并。一般建立两个控制点,分别位于曲线整体长度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然后依据具体情况适当移动这两个控制点。 一般来说,四分之一点只适合上升,四分之三点只适合下降。如果原图像较暗,就维持四分之一点基本不动而上升四分之三点。如果原图像较亮则维持四分之三点基本不动而下降四分之一点。如果图像既不亮也不暗则可上升四分之三点同时下降四分之一点。不过在此种情况下应优先使用自动颜色命令。

  数码照片中常看到人物的头发不是很黑,造成的原因既有光线的因素,也有摄像器材的因素。黑的不够黑或白的不够白,就容易给人一种不清晰不实在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调整数码照片的时候常使用到提高高光和降低暗调的手法,就是为了消除这种感觉。

  有的图图像色彩丰富,单独的RGB通道中有着近乎相同的色阶范围,使用自能后各通道达到最佳的亮度范围。但是由于蓝色通道原先在高光处分布较少,这样使用自能后之后高光区域会略为偏蓝。那么接下来就对此处使用白场设定。

  如果一幅图片给人的感觉是整体较亮,从亮度色阶直方图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像素集中在高光区域。因此将曲线的中间调向下移动,把色阶的分布“拉平”一些。这样看起来就较为舒适了。

  在人像摄影中,常出现人物不足(即没有足够的亮度),或背景过度的情况。在普通全自动数码相机上尤其突出。这通常是由于取景方式不正确或闪光灯使用不当造成的。具体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我们会在以后课程的数码摄影常识中介绍。

  针对这两种情况,Photoshop专门提供了暗调/高光【图像调整暗调/高光】工具来应付,它可以很简单地修复过度和不足的情况。虽然它不属于曲线工具,但因为对于调整数码照片很有用处,所以我们在这里先简略示范一下使用效果。默认的设置已足够满足大多数的需要,勾选“显示其它选项”将会出现更为详细的设定,详细的使用方法将在以后课程中介绍。

  但是这个工具的调整效果也并不常完美的。事实上过度和不足都很难在后期通过调整来修复。最佳的方法是:学习摄影知识,拍摄完美照片。

  风景照如果在取景上偏重于天空,两者比例经常在2:1至4:1之间,属于高光较多的图像,可适当合并高光并下降中间调。如果偏重于地面就属于暗调较多的图像,则适当合并暗调并提升中间调。两者都是为了加强对比并同时保留细节。

  人物照重点大都在于人物的面部,其光影构成较复杂,基本都包含了从高光到暗调的变化。高光的典型部位是眼白,也可参照此设置白场。暗调的典型部位是头发阴影,可参照头发阴影设置黑场。如果染了其他颜色的头发,那就只好参照眼珠了。

  还有一个要点是,白场的设定不应在照片中造成大范围的高光。因为在同样是过度调整的情况下,过暗的图像看起来比过亮的图像要好些。这是由于人眼感光细胞分为两种,而负责弱光的杆状细胞数量约为负责强光的锥状细胞的两倍(一亿三千万和七百万)。并且锥状细胞在视网膜中央较为集中,而杆状细胞平均分布在四周。因此若图像中有较多高光区,眼睛需要来回扫视以获得足够信息,而若图像中有较多暗调区,眼睛扫视的范围和次数则相对较少。并且从色彩心理上来说,整体过亮的图像往往令人有找不到重点的感觉,会引起烦躁,不愿多看。因此宁可暗些也不要亮些。大家去看看一些获的风景摄影照片,大部分都具有较广泛的暗调分布。

  曲线调整的意义巨大,不仅对于Photoshop,对于其他图像软件甚至是视频和三维软件来说都有共通性。我们将Photoshop介绍得如此详细,就是为了大家以后能够在学习其他软件的时候能够平滑顺畅地理解这些共同的特性。因此务必深刻理解好曲线。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