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室内设计> 文章内容

室内设计学术活动跨入繁荣期 学术论坛的雾霾该散了

※发布时间:2018-11-2 5:20:0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学术交流活动跨入繁荣期,与之相伴的则是学术会议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各种“大师”以“学术交流”为,行包装之实,让本该的学术会议十面“霾”伏。

  2013年3月,笔者在深圳一所大学听。给大学生做公开课的是位青年设计师,他带着墨镜走进教室。开始后,也未摘掉,“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戴墨镜吗?因为墨镜就是我的个性!戴着墨镜,我才有自信!”“昨晚没睡好,今天没状态,大家给我点状态好吗?”掌声过后,“墨镜”心满意足,开始讲述自己从600元开始的心酸创业史。

  无独有偶,有的者介绍的项目东抄西凑或重复,甚至炫耀自己的项目造价高昂,“上不封顶”;还有的者大谈自己的别墅、豪车、高尔夫运动、漂亮的女儿、环球旅行生活令人艳羡的同时,也令笔者唏嘘不已。其目的无非是想唬一唬听众,抬高自己的身价,根本谈不上什么学术价值,指为“学术垃圾”也不为过。

  靠设计的本领赢得社会地位,固然是一种人生激励目标;但面向年轻设计师,者大秀成功后优越的生活,像把稻草悬在小毛驴眼前诱使其埋头拉磨一样。我想,这绝不是年轻设计师目前最需要的。

  何况听众大多是初入行的年轻设计师,或者在校大学生,正是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台上的“大师”陶醉在成就之中,保不齐就有一些学生不明就里地被“”,以为“大师”就是这么的,以为奢华“土豪金”就是“中国好设计”。因此,这些所谓“大师”比江湖骗子更,江湖骗子的容易,而“大师”的成功之术却让人不疑。

  “大师”之祸不仅毁了下一代设计师,还拉低了审美品味的下限,助长社会的奢靡之风。因为设计对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上海泓叶室内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叶铮说过,“设计师通过其作品和审美品格,弥散出一种空间气场,就如空气一般将你我包围。如此的气场,无时不影响着人们。”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在举办的两场学术会议出现可喜一幕。面对的者,听众不再全是羡慕的眼光,而是出现了的声音,甚至是现场“踢馆”。

  11月30日,在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研讨会上,深圳某著名设计师展示了奢华炫酷的设计,所用材料不乏黄金、玉石;而建筑师的项目用的是价格低廉的塑胶地垫、木炭等。随后,院校教师、一线设计师展开讨论,对建筑师的表示了一致赞同,而对深圳设计师颇有微词。各位围绕“中国好设计”的论题,就作品论作品,有褒有贬,在对比中找到“中国好设计”的方向。

  而就在此活动前四天,扎哈哈迪德设计总监大桥谕现场被“踢馆”。大桥谕展示完界各地的项目,有观众突然站起来大桥谕,对扎哈哈迪德的大体量的另类建筑表示了,引发场内设计师对当下建筑现状的讨论和思考。

  这也给良莠不齐的学术会议敲了一记响钟,学术会议不能不“学”无“术”,年轻设计师需要听有含金量的学术,需要看到真正适合中国的好设计!而清除在学术会议上的“雾霾”,需要各方的齐心协力,让学术会议充分体现其应该有的价值。

  首先,会议组织者应努力提高会议含金量,营造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学术。不是按名气大小来选择者,而是按设计、口碑等慎重选择,属猪的属相婚配表并预先与者沟通大纲;适当设置会议目标,按平等、互动的安排研讨,如不设领导台、限定发言时间、鼓励友好辩论等。

  其次,者需要提高学术和自觉。者对学术怀有起码的和之情,是清除“雾霾”的重要一环。者为了宣传也好,包装也罢,介绍自己的项目,本无可厚非,但最好拿出像样的、能真正引导设计方向的项目。正如上海都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凌克戈所言,“设计师是要下苦功夫的,不是靠成天聚在一起吹牛就行的。况且,中国建筑设计的水平跟中国足球差不多。我们这代人机会不少,踏踏实实干点对社会有益、对城市有帮助、对子孙有交待的事吧。”

  已经有年轻设计师站出来反思了。假如再有“大师”不识时务,继续闭眼忽悠,那么,等待他的估计是更加猛烈地“踢馆”。

  总之,组织者营造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学术,者带着像样的作品和,听众带着眼光和思维,清除会议的“雾霾”,学术会议才能回归学术本身。(实习编辑:馨)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