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和关昕
4月2日,第四届中国人居设计学年奖新闻发布会在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据了解,“中国人居设计学年奖”由大学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四个一级学科指导委员会协办。
中国人居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方晓风就2017年中国人居设计学年奖进行了总结。方晓风表示,2017年学年奖较之2016年有一个很大的飞跃,报名作品总共数量提升了百分之四十,参与人数达四千余人,入围作品展览、终审、教育年会均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聚集了评委老师、各高校师生四百余人。2016年出版了第一届获奖作品集与论文集,2017年出版了中国人居设计学年奖第二届获奖作品集。今年获奖作品集与论文集也将在11月份出版。
学年奖组委会主任委员、大学美术学院郑曙旸教授对本次大赛的主题做了明确的阐述。郑曙旸表示,此次的比赛主题是“模式”,中国人居设计学年奖审美的价值定位,审美的设计价值定位,在教学当中应着重培养创新能力的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设计教学。其次,对“模式”的抽象概念也做了简单的表述。相较于形式,模式是更抽象的概念,但模式能影响甚至决定形式的结果。
面对大变局的形势,人居的设计机会在哪里?对于模式的思考和选择,郑曙旸用树的生长模式做了一个点睛之笔,一棵树和一组树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阳光、空气 、水 、光合作用,一棵树和一组树生长的模式逻辑完全相同,但是将一组树分开再看,不难发现他们又会有很多变化,显然,同样的模式下面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为了吸收养分他们不断生长改变,达到属于自己的形态,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剑走偏锋,逆境,穿越融合发展的空间,突破固有模式的。
随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教授,发布了2018年学年奖的参赛方案,2018年大赛报名与评审将全部在网上进行,参赛人员需奖作品提交到中国人居设计学年奖的官网并在7月10日前完成报名,8月至10月将由40余位评审老师在网上进行评审。11月初将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教育年会暨颁奖典礼,张利宣布今年所有参赛人员将不收取报名费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蔚萍教授作为担任学年奖2018年教育年会暨颁奖典礼的筹备方的主要负责人,对2018年学年奖年会也做了详细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