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摄影> 文章内容

泰安80后摄影师回村办摄影展 讲的都是村里的事儿

※发布时间:2019-3-11 13:31: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05年,怀揣着大学梦想的刘磊走进了山东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开始了他与摄影的不解之缘。刘磊不仅刻苦钻研拍摄技巧,而且特别善于思考问题。“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寻找潘庄村的素材进行拍摄。”刘磊说,拍摄自己的家乡实在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作为一名经历和了解她的潘庄人,可以自信地讲述家乡。这些年,刘磊年年返乡多次,每次都带着单反相机,记录村民四季农耕、红白事、过年、赶会、留守青年等摄影专题和图片故事表现潘庄村内在的社会、经济巫毒僵尸和文化状态。不管是本科毕业展览还是研究生研究课题,刘磊都把潘庄村作为了不二之选。

  “保持潘庄村最原始的状态、从不打扰和……”刘磊在拍摄中遵循自然、尊重人物,用相机记录下潘庄村一张张宝贵的照片。作为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支持的项目,刘磊从4万多幅照片里选出了377幅在家乡办了这个展览。“原来是想去或者济南的城市中心进行展览,后来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先生我回潘庄展出,也算是给潘庄村的回报。”刘磊告诉记者,展览一直持续到2月28日,结束后这些作品将赠送给村委,作为一个中国村庄当代影像档案。

  展览现场,村里的老人们看着自己的照片展出来,笑得合不拢嘴。大家纷纷表示,十几年前的旧村貌,说起来村里很多人都不记得了,但是一看照片就格外熟悉、亲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刘磊的爷爷定居潘庄,父亲定居县城,他研究生毕业后定居省城济南,三代人的生活体现了一个家庭的变迁。然而在他的摄影作品里,记录了三百余户人家的潘庄村脉络与联系。“家庭是大时代下的现代社会的一个写照,自己的家庭也是一个社会更替、城镇化建设,从乡村到城市的时代缩影。”刘磊说,也许老家人不懂影像文化,不会从社科、历史、影像文化的艺术角度去看,但能给老家一个回报自己感到很欣慰。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习总对全国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刘磊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时刻谨记这一点。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利用14年,4万幅照片记录潘庄村的变化。

  王四的八年城乡生活,难进的济南,难回的潘庄;我们一起长大,然后天各一方;我的爷爷奶奶……展览中,有很多是刘磊持续拍摄的。“这几个孩子,从他们岁一直拍到天各一方。”刘磊介绍,每年都会给他们拍一张,现在他们中有上大学的,有入伍的。在王四的八年城乡生活中,刘磊用镜头记录了潘庄打工青年宝经历了进城打工、结婚生子、亲人去世……和每个普通人一样,他也为买不起房忧虑,也为孩子上学发愁,奔走在城乡生活之间,但从没放弃在大时代下认真过好自己小日子的。一个个镜头,一张张照片都成为众多王四的生活写照。

  2018年,刘磊到全国多个地区拍摄走出村子的潘庄人,探寻潘庄村的“社会边界”。他发现从新中国成立到,从“大包干”到集中土地流转,从到“一带一”。历史上的每一次剧变,都能在潘庄人身上找到对应的故事。

  大兴安岭的伐木工人、的商贩、威海修家电、济南牙医、611所成都飞机设计院从事零部件设计工作……刘磊如数家珍。2018年以来,刘磊先后去往、辽宁、四川、湖北等多个省市寻找天南海北潘庄人。“每次联系到在外潘庄人,自己就特别兴奋,而且每次职业都不同,潘庄村虽小,却折射出中国各种职业。”刘磊说,当时去拍摄19个东的老乡,前后用了13天时间,赶了8000多公里,时间紧、任务重,回来后就大病了一场。

  小村庄大中国。刘磊通过全国各地寻访和拍摄走出村子的潘庄人,拓展了这个平凡村落与时代、社会之间更多的联系和边界。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说:“在公共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下,刘磊的记录让小村庄展现出大价值,传递的信息量足以和世界对话。

  “家乡情感自信是我的出发点和动力,也很感谢一走来支持我的老师和朋友。”刘磊告诉记者,此次摄影展是自己摄影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汇报,今年将静下心,梳理文字,准备出一本《中国潘庄》。同时,暑假的时候还要再去新疆和拍摄在外潘庄人。刘磊希望,自己的摄影作品能像红楼梦一样,故事很平淡,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在社会公共历史、文化和乡村研究中,让更多人去发现家乡朴真的闪光点,看到很平常的生活,理解生活的意义。

  视角回报、情感自信有了,如何能够给潘庄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刘磊也有自己的考虑。刘磊说,下一步准备在潘庄村做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实验,打造影像文化村,邀请周边摄影家来潘庄村拍照片,给他们专供蔬菜。“摄影家的餐桌,潘庄村的菜,这是我们初步的设想。”刘磊告诉记者,期待借助自己的力量延展出更多的经济带动性,让潘庄村人民腰包鼓起来。

  

关键词:80后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