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是美院邀请的深圳平面设计师的海报展,也是美院第一次这么正式地邀请国内的设计师来进行展览和交流,作为像这样的一个在国内最权威的专业设计院校,能够看到国内的优秀设计,一方面是有这样的一个眼光,做这样的一个事情,再一个是深圳的设计师在国内是有深入影响力。本来明天的我也想讲一个东西,叫《中国平面设计在深圳崛起与发展》,但是我可能没时间,因为时间很短,但是我想说的是国内的平面设计,其实真正意义是从深圳开始的。当然之前北方包括院校也有,但是毕竟它不是一种纯粹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应归于美术的形式,所以我想这次展览的意义在于,真正的平面设计在从事、发展了十几年之后,终于算是被——我觉得是这样,美院代表了一种传统的美术的机构的一种认可,就好像现在的艺术家最终被博物馆认可一样,之前可能是很叛逆、很前卫的东西,后来最后被认可了,当然这个不一定说是我们国内保守,但是我想有这样一定的意义在里面。这次展览,第一是这样的一个为学术的胸襟,第二个是真正地对国内的深圳设计成绩的认可。
视觉同盟:您认为咱们现在这个展览,包括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这边的作品,我的眼光来说,有很多是比较前卫的,而且在形式上都是有很多创新的东西,这些作品到美院来,从您的角度来说,您认为现在的美院里面的这种平面设计教育,您怎么来看待美院平面教育和外面设计形式的区别,而且您认为怎么样才能融合起来,把设计做得更好?
韩湛宁: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现在也是大学老师,我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任教也快一年了,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包括作为像我们这种社会上的设计师来院校展览,这种交流我认为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我们现在中国的设计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院的体制相对来说,大部分的院校还在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下,很多的这种院校老师其实是没有实际的设计经验的,他们可能学一些理论,中国据我所之有1400多所大学有平面设计专业,这里面没有几个学校有专业老师,这是个问题,这么多学生怎么能学到知识,毕业以后怎么去工作、怎么去成为一个设计师,这其实是挺困难的一件事。像汕头大学开创了一个模式,就是想把我们这些社会上的专业设计师请进去做老师,把我们的这种专业经验,包括我们对设计的理解带入到课堂之中,而区别于他们老师的那种纯粹的书本和课堂的东西,这是在国内应该的。在国外基本上一个大学里面,其实专业老师非常少,它其实就是一个行政框架,他们会签约很多非常有成就的专业设计师,因为我也跟很多国外的院校老师谈过,他们都说应该有很多社会经验之后才去当老师的,我们国内都是研究生毕业马上就留校,甚至以前本科毕业就留校,本身他们自己对设计是什么都不是很了解,就老师相传的这些东西。当然这在国内很多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包括美院,中央美院,汕头大学长江学院,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说美院请了很多的一些来和交流的设计师,,像中央美院请老师来做设计学院的院长,这都是把院校之外的,甚至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请进来。其实我们大量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而且现在也在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我们现在学生对社会的很密切的一种关注,或者说我们学校有一些实习、实践、工作坊,甚至很多去设计公司去实习,这都是一种过程,因为设计本身不是纯粹的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的,是要经过你真正去把设计变为一个设计作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很多实践的东西,比如说一个设计作品到了最后怎么会成为一个作品,它经过了哪些工序、应用了哪些技术,利用了那些材料,这些都挺复杂的。我们国内应该加强这些东西,而且设计师其实应该有义务、有责任对我们的设计教育做一些贡献,不应该光是去经营自己的公司,去盈利。
韩湛宁:扩招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我自己带课,这很明显,就是汕头大学以前还是招得挺少的,像美院一样每年控制人数,像我上学期带的班,一个班也就十几个人,但这个学期我带的班,一个班有20多个人,但是20多个人可能在大部分院校来说还是最少的,我知道很多院校都是四、五十个人一个班,专业课四、五十个人一个班,我就不知道这个学生怎么学,老师们怎么教,因为我自己现在教这些学生就很累的,因为我教课可能跟传统的老师们不同,我采用大量的讨论式的,跟学生互动式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但是一下四、五十个学生,你没有那么多时间用心去教,你可能只是一个泛泛的,那么这个教学质量肯定成问题,老师也没法教,学生其实也没,而且你扩招以后没有那么多老师,师资力量达不到。这个问题挺大的,这个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这种式的这种东西能不能提高质量,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我觉得扩招问题是个大问题。
视觉同盟:您是长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而且在深圳平面设计协会里面也待了很长时间了,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平面设计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讲讲它的发展。
韩湛宁:我以深圳为主来说说我们国内的设计现状吧,因为中国的设计早期除了像原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传统的孤立美术类院校朝设计方向的一个转换,另外是从进入的以国际为代表的一些新的平面设计的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大概在八十年代传到了深圳,深圳早期的设计师跟国外,包括跟的关系都很密切,特别是跟、跟、跟国外的交流非常多,也就是这种交流中,包括深圳当时因为特区早期的思想的活跃,经济的发展,和这种社会,作为中国的一个窗口,所以当时在这样综合的条件下,深圳印刷业的发展、制版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深圳当时基本的内部外部条件是有很多国际的交流。作为深圳这样一个和这样一个窗口,这两方面造就了深圳早期雄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他们非常渴望进行平面设计的创造,像飞、王序老师,他们跟深圳的关系非常密切,很难分开的,包括陈绍华老师,包括韩家英、毕学峰、张达利,还有龙兆曙,还是很多,他们这几个算是比较老一点,代表性早期一点的。在早期像飞当时的佳美公司,像陈绍华当时所在的国际公司,其实这几个公司作为深圳早期像黄埔军校一样的公司,培养了无数的人,现在比较知名的设计师,包括今天展览的很多知名设计师,其实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
随着当时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当时的印刷业,现在很多好的印刷作品都是深圳印出来的,包括最好的印刷企业雅昌也是深圳的企业,作为印刷的上游,设计也被带动得发展非常快,比如像深圳从1992年开始的“平面设计在中国”的比赛,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奠定了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在1995年深圳成立了第一个设计协会,也是中国第一个平面设计协会,这个协会有组织地来团结、促进设计的发展,1996年做了“平面设计在中国96展”,这个展览是比较轰动的,因为从1992到1996这四年的发展,就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事件,当时无数的设计师去深圳,像朝拜一样去学习,包括我本人当时也去了。现在我们听起来像传奇一样,但确实是影响了无数的设计师,因为“96展”,使设计更加普及,更加地深入到我们所有的热爱的设计的人中,他愿意为这个去做,到后来,96展之后,慢慢的,像1999年的宁波,像随后2000年的广西,包括其它的像后来的山西、武汉、苏州,好多像东北的很多地方,开始有协会和展览,渐渐地设计展览和设计协会,包括很多设计院校的展览就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有一段,我们当时叫各地都纷纷揭竿而起,到后来一直延续,做得比较好的有宁波,它一直延续到现在,每两年一届的海报展,做得非常好,其它的一些像杭州也在做一个国际海报设计展,还有其它的一些地方也都纷纷在做。到90年代末期,基本上就遍地开花。因为深圳有这样一支比较强大的设计队伍,因为整个深圳市有两三万人设计师,这是的统计,我想更多的我们可能没法统计,你也不知道属蛇的今年多大多少人,的统计说是两、三万人。另外,深圳有一批杰出的设计师,他有影响力,有号召力,这就影响到很多人慕名前去,一个设计大师或者一个优秀设计师的影响力就在于他会影响到什么,比如说我们要请陈丹青回来,要请杨振宁回来,其实杨振宁一个很老的老先生,他能上几次课?但他的影响力是无穷的,深圳之所以最后要打到设计之都,今天还成为中国最强的一个设计地域,领导了这么多的设计师,我想可能是这个原因。2003年的时候,深圳搞了一个“平面设计03展”,到去年我们搞了一个“平面设计在中国05展”,一届比一届大,一届比一届影响力、涉及的范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