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平面设计中的一切,都是基于视觉为研究中心和传递信息手段的,所以平面设计可以说是所有设计专业中涉及领域最广的专业了,并且基本上所有其他设计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需要学习一定的平面设计相关知识。因此,相对而言,平面设计的就业面也可以说是所有设计专业中最广的。
从最常见的基于品牌进行的Logo设计、图形设计、、书籍出版物、宣传推广、广告、海报、橱窗,到跨专业跨学科结合的交互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网站设计等,基本上我们所知的大部分公司都需要平面设计师。
而大部分同学之所以对平面设计这个专业的就业有这种不太好的感受,也是因为国内艺术院校对于平面设计的理解较为狭窄所致的。接下来,小More会结合国外艺术院校的一些平面设计作品,来为大家重新解读平面设计的定义~
作为现在大部分平面设计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之一,VI可以说是现在平面设计专业中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了,尤其在英国的艺术院校,很多都非常重视VI设计。
VI设计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学生可以辩证的去观察组成当代视觉识别系统的平面元素,同时强调视觉语言的应用与图形层次的处理关系。而其中对于平面设计手段的应用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品牌背后的故事,通过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具有推动性的、创造性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品牌的推广。
书籍设计相信也是很多学生所喜爱的专业,但不同于传统上对于“书籍就是信息载体”的定义,不论是从效果的表达、材料的使用,都与传统有所不同。
我们都知道,虽然现在阅读的方式在不断增加,kindle、手机、iPad等等,但是即使这样,依然还是有很多人都更喜欢书的形式。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这种阅读方式本身的吸引力外,书籍装帧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书籍设计这门学科的关注核心在于:书籍在艺术实践中所处的地位,国内艺术院校几乎没有院校会开设这门课程。国外开设这门学科/课程的艺术院校都非常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书籍至于阅读者的概念、形式、功能等。
书籍设计中除了文字图像的排版和使用材料外,设计师还需要关注书籍能为阅读者带来怎样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否与书籍内容有关联性,这种体验是否能提升书籍的内容表达等。
交互设计专业是很多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出国留学时最常选择的专业之一。交互设计相较于平面设计,不管从功能性,还是从实用性上来说,交互设计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都有更多相互交叉的部分,其中配色、框架、icon等的设计都需要运用到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
但是对于平面设计转交互设计的学生来说,作品集的制作会有一些难度。往往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制作交互设计作品集的时候会更加注重视觉上的内容,而忽略了产品使用、用户体验的内容。
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制作一套优秀的交互设计专业作品集需要通过收集各时期的用户使用数据、体验报告、不同阶段的实施计划,结合icon设计、界面优化来完成。
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一个比较跨学科的平面设计应用。不管是在研究方向,还是实际应用,国外艺术院校都更提倡将二维的内容更多的延展到三维空间中,以探讨这种平面视觉元素与空间的关系。
以展示空间为例,我们最熟悉的平面设计应用在空间中的案例应该就是博物馆等建筑了。平面设计师需要与室内设计师共同完成,通过平面设计的内容对博物馆主题进行解读、营造适合的整体氛围、建立叙事性的空间。这其中每一步,平面设计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艺术院校对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理解是基于对传统图形的多元化应用。将平面的视觉元素结合动态影像,强调情景设计这一概a型血女人的性格念的延展。同时试图驾驭并创造体验为受众带来的意义。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的思考来构思一个个人作品集,而主题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来确定,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来进行。
灵感来源于学校校园的主楼,颜色是橘,橘给人最直接的联想就是橘子了,因此利兹艺术大学就直接选用了橘子作为自己学校迎新VI的视觉元素。主标识就是一个橘子瓣的造型。
向国外艺术院校提交作品集时也可以提交摄影作品,国外艺术院校更加偏爱具有叙事性、连续性的摄影作品。
利兹艺术学院2015年的毕业设计就是以“打破常规”为主题,Slogan是“Break the Mould”,这套作品从开始到结束就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选定主题——“Break the Mould”,为了表现这个主题,学校选择了对比非常强烈的红色与白色,字体也常适合宣传类的醒目文字,且文字整体都呈阶梯状递升的形式,突出表现了学校不断进步的概念。
虽然保留了第一阶段设立的Slogan,但是通过下面的图片我们也能看出,学校也在尝试做出更多的突破,改变“make”和“break”的文字形式,都在做一些视觉干扰和图形变化。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学校采用了这样斜切的形式,用来体现“与众不同”的,强调学校和学生的独特性。
在前两个阶段的场景应用上都比较偏二维,衍生品包括邀请卡、明信片、建筑物外部的宣传海报、标识、广告等,同时在第二阶段还增加了APP。
在这一阶段学校做了比较大的突破,首先在设计思上就发生了改变,我们从图中就可以看出来,学校在呈现上强调实践性的制作和更立体的展现。因此学校在配色上没有改动,但在字体的表现上做了改变,决定把字体通过白色亚克力、透明亚克力和石膏三种形式呈现。
在制作这三种材质的模型时,学校通过记录对模型的敲击的动感效果,来表现学校“打破常规”的教学,同时也表现出学生目前的状态,就是做出革新和改变。
在不断的调整和讨论后,最终学校选择了使用石膏材质,因为相比较使用亚克力,石膏材质的制作过程更能凸显“Make”,通过翻模制造等一系列工序,石膏才能最终成型。
从制作石膏字体,到最终的过程,全部都有摄影师跟拍记录,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一种最贴近学校追求变革的。
最后学校将这种石膏的效果作为视觉元素,在不同的载体和媒介上都有应用,比如海报、室外宣传、导识系统、网站等。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外平面设计项目的创作全过程,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实视觉元素的选择并不是我们固有印象中较平面化的,而是与整个设计需要阐述的主题息息相关的,围绕着主题进行创作,也可以有更多形式和维度上的突破。
在国外艺术院校就读,导师并不会学生作品的呈现形式,他们往往更鼓励学生将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来探索并阐述主题,从而提炼出一个最适合主题的形式,而不是像国内在提交作品时还需要包装、VI。
国内学生创作的字体设计比较喜欢元素替换的方式进行字体设计,比如“雾霾字体”、“自行车字体”、“橡皮筋字体”等。由于这种具有高视觉冲击力和成熟设计手法的字体非常多,因此在作品集里需要打破这种常规性的设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