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 博士,中国设计行业著名专家、中国管理行业著名专家、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长、世界华人平面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全国首批优秀人才模范勋章、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设计·中国》网专家组、《科技资讯》学术期刊编委。从事于战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产品设计,以及设计教育、设计培训与企业管理培训、企业战略培训活动。所获得职称与资格证书堪称国内之最,至尽为止已获得机械设计工程师、国家二级模具设计师、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项目管理师、国家二级平面设计师、国家中级数控加工资格、国家CAD制图中级资格等一系列资格与职称。在设计领域担任国际化集团设计部总监四年,从事于工业设计产学研活动三年,亲自负责产品设计项目几十项,均已成功上市销售并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与市场影响。
核心观点: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改制喊的最响的就是学者,因为问题就出在学者身上。我个人认为要从高校开始,采用两种模式与四个层次进行。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改制喊的最响的就是学者,因为问题就出在学者身上。从高校的教师结构上进行分析,与机械设计相比,工业设计有多少的教师来自于企业设计第一线?
工业设计不同于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设计需要带来量化的制造,它不是艺术品而是商业价值的工业品。工业设计最终所需要面对的是四个环节:一、制造,二、生产,三、销售,四、四川挖出50米大蟒蛇使用。培养学生如果围绕着这四个环节进行培养,那么工业设计的教育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贡献。
而当前国内的设计教育常糟糕的情况,从业教师基本是从高校到高校,脱离实践。小平同志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借用小平同志的话理解学术就是:学术是要经的起实践,也就是说实践中才能产生学术,学术的产生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有价值。
然而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践性教师的缺失,企业需要的是能带来经济效应的工作人员,随着快速制造与模块化设计概念的引入,此时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创新性设计人才。信息化时代所讲究的是一种快速反映的,企业的核心载体是产品,因此快速反应就集中到了产品身上,需要产品快速的响应市场。此时所设计开发的新产品就需要考虑制造、生产、销售、使用,设计师需要站在市场的角度,结合企业的现状设计出合理的产品,这是当前国情下企业的最大需求。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工业设计的,不等同于理解与领会,理解与领会一个需要长期的实践。
缺少实践就缺少深刻的理解与领会,学者们面对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工业设计还是无法得到肯定的时候就开始了反思,反思的第一步就是教育的,于是各派学者纵说风云,观点甚多。
我的观点是:只要把中国工业设计教育问题的根源解决了,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问题就能得到解决,那么根源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
1、采用企业的优胜劣汰制,分批次按计划的将高校教师输送到企业设计一线进行锻炼,按照企业的考核指标,能符合企业设计要求的就重新招回高校,不能符合要求的就直接淘汰。
2、从企业一线引进优秀设计师,负责学科建设的实践教育环节。但由于高校的待遇相对企业较低,因为一般优秀的设计师或者企业的设计高管待遇都相对比较丰厚。其中有部分愿意为教育做贡献的可以直接招聘进入高校,对于不太愿意进入高校从事于教育工作的这部分人群可以采用聘请制,学校可根据聘请人的时间进行课程的相应调整,由这些所聘请的人员负责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高校教师队伍现实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员的业务、特长、素质、理想参差不齐,这是社会任何阶级中都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需要回避,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建立四层次人才梯队,一层次、年龄比较大,对于学术与业务没有太大抱负的这部分教师负责基础教育,比如设计史之类的照本宣科教学事务。二层次、对于比较热爱创意设计、ID设计的青年教师,大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专注于创新与创意设计,主要负责对于学生的创意与创新能力培养。三层次、培养有研究潜力的教师,专注于学术研究,负责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建立与提升高校的学术地位。四层次、引进或培养实践环节教师,主要负责将学生的理论教育转换成企业与社会的实践教育。
注:笔者是站在企业与教育的角度进行客观的提出解决对策,这其中会涉及非常大部分群体的利益,因笔者是精英教育,难免会与其它教育的学者、专家们产生不同的观点,望见谅!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